工程案例
【文明之声】郭伟民:生命为信仰而燃烧

时间: 2024-06-16 21:26:45 |   作者: 工程案例

  他参加公安工作以来,三十五年如一日扎根刑侦战线,始终奋战在大案要案、涉黑涉恶以及急难险重案件侦办最前沿,以自己的先锋模范引领带动福州刑侦队伍屡立战功、屡创佳绩。在病情最严重时期,他仍躺在病床上电话跟踪案件进展,指导侦办细节,直至生命最后一刻。2023年3月15日23时许,因抢救无效,他带着对未尽事业的深深不舍,永远离开了人世,年仅55岁。

  斯人已逝,生者如斯。有人说,郭伟民是福州刑侦战线的灵魂将帅;有人说,他是正直刚毅且善良的兄长;也有人说,他是一个眼里只有工作的“拼命三郎”;还有人说,他是一座刑侦知识的富矿。这当中,大家都说“他怀揣着对公安事业无比炽热的信仰,用职业生涯树立起一座惩恶扬善、保民安宁的正义丰碑。”

  走进郭伟民的办公室,门后的一个铁皮柜子里,整齐地码放着他从2003年以来超过50本的工作笔记。有的本子封皮已经磨损掉落,却又被用胶布粘上。翻开,上面密集但又整齐细致地记载着20年的工作细节。

  几乎所有和郭伟民共事过的人,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细心二字:“严谨细致是一个好刑警必备的素质,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1997年,福州发生一起抢劫杀人案,主犯杨某金在作案的当晚便潜逃外地,从此销声匿迹。

  “我们俩一起去了很多次他在浦城的老家,但是一无所获,这个人像是从这个世上消失了一样。”尽管已逝去近30年,福州市公安局晋安分局副局长侯振光仍记得当年自己作为侦查员和郭伟民一起侦办的这起案子。

  时间来到2004年,郭伟民和侯振光的追凶之路走到了第7个年头。这一次,他们仍像之前一样,来到杨某金的老家,找到村干部了解情况。

  一名村干部闲谈间提起自己不久前听到的一件事:隔壁乡镇的派出所前段时间收到一封上海寄来的照片和协查函,一起盗窃案件的嫌疑犯自称是该乡镇的村民吴某某,但是经核实,俩人的外貌和年龄都相差太大,此事不了了之。

  一个被作为闲谈谈资的事,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话题甚至没有在此停留,但郭伟民除外。他向搭档侯振光提出了想去看看的想法。

  在隔壁乡镇派出所,郭伟民见到了那张上海寄过来的照片,一眼认出这就是自己苦寻7年的杨某金。

  然而,之后的上海之行并没有想象中顺利。伪装成吴某某的杨某金已经刑满释放离开监狱,无论是侦办盗窃案的上海民警,亦或是负责看押的狱警,甚至是同监室的人,都没有从他口中获得任何有关他的任何信息。

  在那个侦查技术并不发达的年代,找这样一个人无异于大海捞针。郭伟民没放弃,而是翻起了监狱里的收寄件记录,发现曾有一个叫林某的人给杨某金寄过钱。林某是谁?在哪?没人能回答。“看似一道曙光,但还是要大海捞针。”侯振光回忆。

  郭伟民没有沉浸在挫败中,而是继续翻看起来,细心的他在厚厚的记录本里第二次看到了林某的名字。这次他给关押在同监狱的另一个人程某寄了钱,程某的身份是能够确定的。案件自此打开缺口,势如破竹,作为公安部A级通缉犯的杨某金落网。

  2005年,福州发生了一起碎尸案。时隔多年,案件的许多细节早已被遗忘。但福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一大队民警刘洪清仍记得那样一个场景:时任福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一大队副大队长的郭伟民打着手电筒趴在地上仔细查找,最终在一张椅子的夹缝里找到了部分人体组织,确认了第一案发现场,为侦破案件的证据链补上了关键一环。

  而在福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技术处副处长何士涛的眼里,郭伟民的细致是“大家长”式的。

  何士涛分管警犬队,常常需要身为政委的郭伟民签批报销申请。每一笔申请,郭伟民都要认真查看并详细地询问,精打细算,确保把资金用在“刀刃”上。“他常告诉我们,可花可不花的钱就不花,但是该花的钱,他一分也不会少批。”何士涛说道。

  2017年,郭伟民任福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分管技术处的副支队长,时值警犬基地犬舍翻新,从图纸设计、建设把关、建成验收,郭伟民都会亲自参与到具体的细节中去。2022年,警犬基地计划搬迁,新址的选址工作,郭伟民也耗费了大量精力。“他很多次到备选点去实地调研,还会自己去走访有关部门了解选址地的土地归属和性质等,确保万无一失。”何士涛介绍。

  然而,就是这样在办案中、在工作上事无巨细的一个人,却唯独对自己总是粗心大意。

  早在2022年7月份,郭伟民就出现了腹胀不适的症状,但他不以为意,放心不下手头工作的他直到一个多月后才到医院检查。11月3日,确诊胃癌晚期后,郭伟民给福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八大队副大队长陈巍打了一个电话,第一句话便是“确诊了,事大了。”电话这头的陈巍还在唏嘘,郭伟民便立马问起了正在侦办的一起专案的情况。“我打趣他,你也太不当回事了吧,我甚至都还没有来得及开口细问。”回忆至此,陈巍笑着笑着却红了眼眶,“他就是这样,工作就是一切。”

  在主治医生眼里,郭伟民是个配合且意志力极为坚强的病人。后期的治疗很是痛苦,但郭伟民几乎不喊痛,每次都是坚定地说“要治”。

  “他这是不服输,要抗争。”在长期与郭伟民一起“南征北战、披荆斩棘”的陈巍眼里,这就是他认识的郭伟民,“他是我见过的最顽强的人!”

  2004年,郭伟民带队远赴湖北抓捕一名身负命案的嫌疑犯,对方体质极佳,受办案条件制约,抓捕成功后只可以使用一辆三轮摩托车将其带离现场。路上,嫌疑犯负隅顽抗,打斗中三轮车翻倒,身上多处受伤的郭伟民硬是忍住疼痛拼命死死按住嫌疑犯,成功阻止其逃脱。

  2021年底,郭伟民的脖子上长了一颗瘤,大家都劝他赶紧去手术治疗。但是直到2022年,瘤开始压迫神经,他才去医院。“当天上午动的手术,当天下午包着纱布他就回到单位开始工作。”福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六大队副大队长商宁森回忆。

  郭伟民浓眉大眼,眼神锐利,生病前身形颇为壮实,天生带着一种警察的威严,侦办案件时更是敢于碰硬、敢于亮剑。“很少能在一个人脸上清楚地看到嫉恶如仇的表情,而他就是这样的人。”郭伟民的眼神给身边的同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19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期间,福州市公安局破获了一起涉黑案件。该涉黑组织以心狠手辣著称,社会关系复杂,先后实施了多起刑事案件。为了打掉这颗毒瘤,时任福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的郭伟民牵头成立了侦查小组开始调查。

  随着社会的发展,黑恶组织也早已“转型”,这场较量,是没有硝烟的,是一场暗战。“前期的侦查工作一旦被察觉,不但会打草惊蛇,甚至会引起该组织团伙的反扑。”侦办该案的专案组民警回忆。

  作为一名与各种黑恶组织“交手”超过20年的的老刑警,郭伟民自然可以感觉到这种危险的气息。“不管任何的威胁恐吓,都别想吓倒我,哪怕是以我的家人相威胁,我也不会有任何的退缩。”郭伟民不止一次在专案组里强调这句话,表明必胜的决心,更是为专案组的成员打气。最终,该案成功侦破,狠狠打击了涉黑恶团伙的嚣张气焰。

  侦办每起涉黑专案都是一段呕心沥血的过程,吃住在专案组、没有休息日、不回家是常态。为了把每起案件都办成铁案,郭伟民和专案组民警一道披星戴月,白天指导专案全面工作,纠正存在的问题和错误,夜晚组织民警汇总工作情况,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障碍。在侦办全省首起“套路贷”涉黑专案时,历经4个多月的经营和近5个月的审理,单是搜查到的书证就多达20箱,大大小小的箱子和案卷资料可铺满一整个足球场。同事朋友每每问到他是否觉得亏欠家人时,他总是笑着说:“老婆孩子早习惯了。”

  三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常态化斗争以来,作为福州公安扫黑工作“灵魂人物”的郭伟民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始终与全体扫黑民警一起奋战在一线。在他铁血作风的带领下,全市公安机关累计打掉涉黑组织38个、恶势力犯罪集团175个,刑拘九类涉恶嫌疑犯10798名,查封、冻结、扣押涉案资产估值43.5亿元,成绩突出。福州市公安局也由此获评“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集体”。

  无论多大的涉黑案件,最初往往是由一条简单寥寥数语的举报线索,亦或是零散的、看似毫无关联的警情开始的。每年汇总到刑侦支队的涉黑举报件和线索有上千件,但只要是郭伟民选出来的线索,深挖下去,一定能挖出案件。“他对案件从始至终保持着高级别的敏锐性。”陈巍这样评价。

  许多涉黑案件涉及的环节众多、周期长久、保密要求高,如何广泛地搜集线索,如何组建团队,怎么来实现大批量的经营和审理过程的无缝对接,每一个细节都考验着指挥者的智慧。

  但是只要有郭伟民在,专案组的民警心里就有底:“这事能成”。他的专业不仅仅体现在对案件的预判性上,同样体现在沟通协调能力和对大专案的指挥能力上。

  “一个专案有时候要抽调来自不同单位的百来号民警,时间紧、任务重,人员怎么调配,如何指挥调度形成战斗力,每天这百来号人要做哪些工作,他就像一个指挥打大战的将军一样,总能安排得明明白白。”陈巍说道。

  “命案、大要案、涉枪案、涉黑案,他既能指挥也能自己办,而且都能办得好。”和郭伟民共事20余年的侯振光评价郭伟民是个“全能型领导”。

  虽然没有“官方认定”,但郭伟民在大家的眼里,同样是当之无愧的“预审专家”。

  2008年,郭伟民手上重启了对一起旧案的调查。那是一起10年前的持枪杀人案,因为素有过节,林某某被受害者家属指认为是幕后主使。但由于当年枪手及一些案件有关人员作了虚假供述,导致林某某被认定为无罪后释放。

  旧案重查,往往面临着证据的灭失以及嫌疑人更加充足的应对准备,可谓困难重重。“没有证据,只可以通过预审,看看能不能攻破。”福州市公安局台江分局副局长连平是当年参与侦办的民警之一。

  审讯并不是天马行空的你问我答,而是一场攻心之战。郭伟民没有着急走进审讯室,而是先坐下来制定审讯方案。“他有个习惯,每次预审前,都要详细摸排梳理案件情况、嫌疑犯的兴趣爱好、成长经历、家人信息、交友情况等等,事无巨细,然后才对症下药。”

  在预审中,郭伟民依靠充足的准备和敏锐的洞察力,捕捉到林某某在谈及自己情人时微小的表情变化,认定其情人是突破口,并最终成功攻破其心理防线,侦破了这起一开始被认为“无懈可击”的案件。

  “现在终于有空了,我想把我这么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下,写成课件或一本书,给大家留下来作为参考。”躺在病床上时的郭伟民曾向旁人诉说起自己的一个心愿。

  尽管这件事成了未了的遗憾,但事实上,郭伟民已经在日复一日的言传身教中,为福州刑侦工作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有他,是福州刑侦的福气。”

  早在2004年,郭伟民便总结提炼了“从个案突破,摸清组织架构”的打黑模式,为“快准狠”打击涉黑恶犯罪提供实战经验。“这一个模式至今仍在使用。”福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一大队民警何祖文介绍。

  三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期间,针对黑恶线索量大、面广的特点,他还组织研究实施“粗扫、细扫、精扫”做法,建立派出所地毯式滚动摸排、重点警情预警深挖、重点案件分析研判、重大线索挂牌督办等机制,建立摸排零线索单位“三长签字背书”、约谈督导、责任倒查等制度,为扫黑除恶斗争提供“福州样本”。

  在身先士卒的同时,他还不忘为福州公安刑侦队伍培养专业人才,经常性地结合大学习、大培训活动,总结自己多年来的命案侦破和扫黑除恶经验,多次为省市刑侦骨干民警授课。“不但要培养人做事情,还要培养人做事情的思路。”郭伟民曾不止一次对身边的人说道。

  “他从不吝啬对后辈的教导和帮助。”福州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政治处主任陈庆兰是郭伟民在警犬基地的老同事,他记得,本是从事警犬兽医工作的自己正是在郭伟民的鼓励下学习了法律知识,并在他手把手的教导下,将本已被淘汰的追踪犬“思伦”训练成福建省第一只缉毒犬。

  “他除了教我怎么训犬,还自己钻研。考虑到当时毒品案件高发,毒品的搜素追踪在实战中面临很多困难,他就想着训一只缉毒犬。”陈庆兰回忆。没有毒品作为嗅源,怎么训?“有醋酸的味道,他便让我尝试用醋来作为嗅源进行训练,没想到真的成功了。”

  而在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曾一起奋战在刑侦战线的罗源县公安局政委高湛看来,郭伟民留下的,除了实战经验和机制外,还有宝贵的精神财富。

  “当时,我被郭政委不拿下专案誓不罢休的执着信念深深地感染着。”罗源县公安局政委高湛清楚地记得在侦办一起涉黑专案时和郭伟民“捆绑作业”的那半年时间。

  涉黑专案往往嫌疑犯多,如何羁押、如何审讯都是现实问题。高湛回忆:“郭政委常说‘无论多大的困难一定能克服,专案工作不可以有任何的停滞’。”为此,郭伟民精心制作了专案组提审和询问规范,对民警提审细节以及询问证人、被害人时的防护甚至是使用的语言均进行明确。在郭伟民的指导下,专案工作稳步向前推进,涉案的犯罪嫌疑人均受到法律严惩,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从郭伟民身上,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福清市公安局副局长王丽朝一样感受到他独特的人格魅力:“他除了教我们怎么办,跟我们大家一起办,最让我们难以忘怀的是,他们还主动带头住进了看守所的监室里,和嫌疑犯同吃同住了整整两个月,每一天,郭政委几乎都是第一个进来,最后一个离开。”

  回忆起2007年,郭伟民带队前往福清带领还未有过打黑实战经验的福清刑侦民警开展工作。王丽朝深有感触:“当时带给我们的震撼是难以言说的,这种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和精神影响了我们这一整代的福清刑警。”

  郭伟民曾说过:“无论多大的困难,一定都能克服,专案工作不可以有任何的停滞。”在跟他共事过的专案组民警的眼里,他似乎永远不知疲倦,永远不知退缩,也从不允许自己停下。

  每次办理专案,每天晚上的汇报会开完后,大家散去,他还会继续整理、复盘当天工作,认真查看每一份笔录,并根据当天工作的进展与疏漏安排好第二天的工作。“像一个主厨,大家等着他开出菜单,第二天好买菜、切菜、炒菜,他不敢停。”

  2020年,妻子得知正在县里办专案的郭伟民胃病又犯了,专门驾车近两个小时带药前来看望,结果郭伟民与妻子的交流只有在专案点门口简简单单的15个字:“别担心,没大问题,专案很忙,你回去吧”,便接过妻子递来的药,让妻子回家了。

  郭伟民的家距离福州市第一看守所不过几百米,但在侯振光的印象里,每次在第一看所驻点办案时,短则一两个星期,长则一两个月,他都极少回到家里哪怕只是打个盹。

  “老婆孩子早就习惯了,要说亏欠还是欠兄弟们的最多。”郭伟民曾这么说过。如此严苛要求自己的他,在面对与跟着自己或与自己并肩战斗的战友时,却是另一番模样,“他是一个随时随地可以坐下交心的父辈兄长。”

  一次专案办理过程中,一位被抽调参战的民警的妻子即将临盆,因为案件正是攻坚阶段,这位民警便坚守岗位,郭伟民得知后,二话不说把人“赶”了回去:“都要当爸爸了,赶紧回家看看!”

  刑警之间的感情,都是过命之交。2005年,侯振光和郭伟民一路追捕一名涉枪案件的主犯到了浙江杭州。根据前期研判,该人极大概率贴身携带着枪,因此,他们协调了当地警力,并借来了防弹衣。

  侯振光正准备穿上的时候,郭伟民一把拿过防弹衣穿上。“当过刑警的人,都知道穿上防弹衣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危险,他说,我个子比你大,我来。”回忆起过往点滴,侯振光数次哽咽流泪。

  当了政委以后,郭伟民更是不忘对支队民警的关心爱护。“支队里哪个民警有什么困难,需要协调的,他都想尽办法去做。”

  郭伟民走了,他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挚爱的公安事业,他为破案奔波的脚步,走出了一个人民警察最美的姿态;他用生命燃烧信仰,用赤子之爱谱写了一首壮美的人生之歌。他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将激励与鞭策他的战友们继续守护着这座城市的清朗天空。

沪公网安备 沪ICP备11010836号-1